免费咨询热线 18805313492

聚品赞留学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中国学生赴俄留学热情高涨

中国学生赴俄留学热情高涨:文学情怀与学术追求跨越气候与语言障碍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目前共有1,612名中国留学生就读,...
中国学生赴俄留学热情高涨:文学情怀与学术追求跨越气候与语言障碍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目前共有1,612名中国留学生就读,其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该校一年级中国新生人数较2021年实现了58%的显著增长,2023年在读中国学生总数较2022年同期增长达39%。

这些留学生各自怀揣着独特的求学故事。语文学系翻译专业的蔡怡清同学表示:"我选择这里是为了将来能为中俄关系发展贡献力量。"这位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生,经校友推荐了解到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的多元文化环境——与母校相似,这里汇聚了全球各地的学子。"跨国求学的想法令人向往,于是我申请了这里的硕士项目。"

蔡怡清回忆起初到莫斯科的情景:"虽然当时俄语水平有限,只能运用课本上的基础短语交流,但当地人的热情帮助让我倍感温暖。有次在前往Belyaevo地铁站的公交车上,一位素不相识的乘客不仅指引我去售票处办理交通卡,还特意等候直至我顺利完成办理。这些细微的善意对初来乍到的留学生而言意义非凡。"

另一位优秀学子沉潇婷通过中俄政府奖学金项目入读,尽管因疫情首年采取线上授课,她仍以优异成绩成为2022届语文学系新闻学方向的优秀毕业生。"2020年8月18日收到录取通知时,我激动得欢呼起来。"她分享道,"线上教学同样保证了教学质量,课程设置既实用又生动。2021年11月抵达莫斯科后,我有幸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还有我最敬爱的导师伊琳娜·伊万诺夫娜教授!"

俄罗斯正成为国际科研人才的重要选择。在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423名研究生中,人文学科最受青睐。数据显示,26%的中国研究生选择媒体传播与新闻学、语言学与文学批评、俄罗斯文学研究等方向。其研究课题涵盖:外语教学法、技术创新转化机制、AI在新闻领域的应用、数字经济与碳排放关系,以及性别平等法律研究等前沿领域。

校友赵泽林讲述了自己的俄语情缘:"这个决定源于人生转折期——高考后虽怀揣文学梦,但成绩不尽如人意。于是我决心开启新篇章,选择了俄语专业。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毕业后,我继续在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深造。最初每天8-10小时的高强度学习确实充满挑战,但掌握这门语言如同完成了一次自我超越。"

建校至今,该校已培养2,637名中国籍专业人才,涵盖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及国际关系等领域。毕业生们或在中国高校执教俄语,或在中俄企业担任管理要职,更有自主创业者。

哲学副博士、MBKD国际集团董事会主席、该校中国校友会主席刘新深情回忆:"在俄岁月赋予我的远不止学位。这里让我收获了真挚友谊、事业伙伴和人生伴侣。我们曾组织千人庆典纪念新中国成立50周年。俄罗斯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永远感激这片土地给予的成长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