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491218(微信搜索加好友)

聚品赞留学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留学新闻

留学新闻

圣方济各大学联同循道卫理杨震社服处发布研究:逾六成退休长者面临心理适应困难

香港圣方济各大学与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近日联合举行「长者退休适应研究」调查发布会,公布了针对香港长者退休生活适应情...
香港圣方济各大学与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近日联合举行「长者退休适应研究」调查发布会,公布了针对香港长者退休生活适应情况的深入研究结果。这项调查旨在探讨长者在退休后所面临的心理、社会及经济挑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提升长者的生活质量和福祉。发布会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学者、社会服务工作者及媒体代表参与,共同关注香港老龄化社会下的退休议题。

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香港人口老龄化加剧,退休长者的适应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香港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近20%,预计未来几十年将持续增长。退休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许多长者在退休后面临身份认同、社会关系、经济来源等多重变化,容易产生孤独感、焦虑甚至健康问题。为此,圣方济各大学与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合作,于2023年至2024年间对500名60岁及以上的退休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全面了解他们的适应状况。

调查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维度:心理适应(如情绪管理、自我价值感)、社会适应(如社交活动参与、家庭关系)和经济适应(如收入来源、生活开支)。研究团队希望通过数据揭示退休长者的真实需求,为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推动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措施。

主要发现:退休适应面临多重挑战
调查结果显示,香港长者在退休适应方面存在显著挑战。以下是核心发现:

心理适应困难普遍:超过60%的受访长者表示,退休后曾经历情绪低落或焦虑,其中女性长者的比例较高。许多受访者提到,退休后失去了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社会角色,导致自我价值感下降。此外,约40%的长者认为,社会对老年人的负面刻板印象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社会支持网络薄弱:近50%的受访长者表示,退休后社交圈子缩小,与同事和朋友的联系减少。尽管家庭仍是重要的支持来源,但约30%的长者认为与子女的沟通不足,难以获得情感支持。在参与社区活动方面,仅有35%的长者定期参加兴趣班或义工服务,多数人因缺乏信息或交通不便而却步。

经济压力不容忽视:调查发现,约55%的退休长者主要依赖储蓄或子女资助生活,仅有25%享有稳定的养老金或投资收入。近40%的受访者表示,医疗开支上升是经济压力的主要来源,部分长者甚至因经济困难而推迟就医。值得注意的是,低收入群体的适应问题更为突出,凸显了经济安全对退休生活的重要性。

性别与年龄差异:女性长者在心理适应和社会支持方面面临更大挑战,而高龄长者(75岁以上)在经济和健康方面的困难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提前退休(60岁前)的长者适应能力较强,可能与更佳的健康状况和社会资源有关。

建议与对策:构建长者友善社会
基于调查结果,圣方济各大学和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提出多项建议,旨在帮助长者顺利过渡退休生活,并促进社会共融。

加强心理支持服务:建议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扩大长者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例如开设退休规划课程和情绪管理工作坊。同时,通过公众教育减少年龄歧视,提升长者的社会认同感。

拓展社区支持网络:鼓励社区中心举办更多社交活动,如兴趣小组、健身课程和跨代共融项目,以增强长者的社会连结。此外,推广长者义工计划,让他们继续贡献社会,重拾生活目标。

完善经济保障体系:研究团队呼吁政府检讨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政策,考虑提高长者津贴和医疗补贴,特别是针对低收入群体。同时,推动金融教育,帮助长者规划退休储蓄和投资。

促进家庭与跨部门合作:建议加强家庭关怀服务,例如提供亲子沟通辅导,并鼓励企业推行长者友善就业政策(如弹性工作安排)。跨部门合作,如学校、企业和社福机构联动,可共同构建支持长者的生态系统。

发布会反响与未来展望
在发布会现场,与会者积极参与讨论,许多社福工作者分享了对调查结果的共鸣,并强调急需整合资源以应对老龄化挑战。圣方济各大学研究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探讨退休适应的长期趋势,并计划开展干预研究,测试支持措施的有效性。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代表则承诺,将依据调查结果优化现有服务,例如扩大社区外展和推出新一轮退休适应计划。

香港正步入超老龄化社会,退休适应不仅是长者个人的课题,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这项研究为政策制定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实证基础,呼吁各界携手合作,让每位长者都能享有尊严、充实的晚年生活。正如发布会总结所言:“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我们需共同努力,帮助长者开启这扇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