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491218(微信搜索加好友)

聚品赞留学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揭示超加工食品消费趋势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最新研究发现,澳大利亚人摄入超加工食品的比例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尽管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个体选择常被...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最新研究发现,澳大利亚人摄入超加工食品的比例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尽管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个体选择常被视为主要原因,但新研究揭示,背后的现实远比这更为复杂。

迪肯大学健康转型研究所全球预防健康与营养中心(GLOBE)的本杰明·伍德博士指出:“数据显示,超加工食品已占澳大利亚人日均能量摄入的40%以上,这对公众健康及环境均造成了深远影响。”

“我们的新研究揭示了多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不仅诱导消费者做出不利于健康的选择,还限制了他们获取更健康食品的途径。”

超加工食品通常含有多种工业成分,常见于糖果、包装零食、再制肉制品及部分早餐谷物中。多项研究表明,随着这类食品摄入量的增加,澳大利亚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肥胖及饮食相关疾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在该项最新发表的研究中,团队采用了“系统思维”方法,深入剖析了导致超加工食品在饮食结构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动因。这一方法使研究人员得以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消费行为与生产模式之间的复杂联系。

伍德博士及其合作者指出,全球超加工食品体系深受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及政治因素影响,其核心目标往往聚焦于利润最大化、股东回报以及促进GDP增长。

饮食的商品化、市场集中度的加剧,以及零售环境中超加工食品比例的不断攀升,都在共同推动这一趋势。

此外,超加工食品企业不仅拥有直接的企业政治影响力,还日益掌控科学话语、舆论导向与政策叙事。

从公共食品治理向私营主导模式的转变、企业权力在政府决策中的渗透,以及为适应超加工食品生产而调整的农业实践,同样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研究团队强调,这一系统性分析为更有效地应对超加工食品消费增长提供了必要的背景认知。

“我们不应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消费者个体,而应呼吁政府与企业承担起责任,提供更廉价、更健康且更多样化的食品选择,”伍德博士表示。

“若要真正解决不健康饮食问题,就必须从根源入手:限制食品企业的过度权力、遏制决策过程中的不当影响,同时支持能够推动可持续、公平且符合文化习惯的饮食生产方式及社会政策。”

伍德博士进一步指出:“展望未来,我们鼓励食品与营养领域的研究者更多关注影响饮食结构的系统性因素与权力失衡问题,并考虑与澳大利亚食品主权联盟、澳大利亚健康食品系统倡导组织等政策制定者和倡导团体展开合作,共同推动食品系统的实质性变革。”

该最新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肥胖综述》,并采取开放获取形式。研究由迪肯大学、悉尼大学、奥克兰大学及联合国大学国际全球健康研究所的学者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