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智大学联合国周活动总结
第24届上智大学联合国周于2025年10月6日至30日期间成功举办,本届活动以“通过联合国的活动思考世界和我们的未来...
第24届上智大学联合国周于2025年10月6日至30日期间成功举办,本届活动以“通过联合国的活动思考世界和我们的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包括在校学生、高中生、一般公众以及海外人士在内的广泛群体参与,每场活动均超过千人参加,已成为上智大学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性年度盛事。
活动期间共设置了五大专题项目,内容涵盖中东问题、冲突地区心理关怀、国际组织职业发展工作坊、大阪・关西世博会联合国参展报告,以及信息通信技术所引领的新型社会构建等多元议题,为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理解全球议题的平台。
联合国成立80周年纪念暨大阪・关西世博会联合国参展报告会
10月24日,恰逢联合国成立80周年,活动特邀联合国副秘书长兼大阪・关西世博会联合国展馆总代表马赫尔·纳塞尔先生发表主旨演讲。当前多边主义体制面临严峻挑战,民主与威权体制的对立、全球经济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使得国际合作的效能受到质疑。然而,尽管国际格局剧变,国际社会对作为多边主义核心的联合国仍寄予厚望。本场讲座旨在回顾联合国八十年历程,并探讨其应如何应对未来社会变革。
联合国宣传中心所长根本薰先生首先致辞,他播放了古特雷斯秘书长的视频致辞,并阐述了联合国在当今世界中的角色与意义。他强调,要使联合国机制有效运转,需依赖成员国作为主角积极决策。“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所有挑战。在联合国这一多边平台上,通过外交手段协调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不仅符合各国根本利益,也是强化多边主义的必由之路。”
随后,纳塞尔先生发表主题演讲,系统回顾了联合国八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全球民众生活的深远影响,阐释了联合国在推动多边主义实践中的核心作用。他还详细介绍了大阪・关西世博会联合国展馆各展区的设计理念与目标,并公布了参观者画像及反馈数据。“全球人口结构正经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正视由此带来的新现实——这既蕴含机遇,也伴随挑战。在当今世界,学会共处已成为迫切需求,而多边主义是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的唯一有效途径。”他重申联合国将以既定原则为基础,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最后环节由本校国际协力人才培养中心主任、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日代表近藤哲生教授主持,与嘉宾围绕“联合国如何应对人类共同课题”及“日本作为成员国的贡献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谈。在问答环节中,近百名现场及线上参与者就“青年一代如何参与全球治理”“在联合国系统内的职业发展”等踊跃提问,共同探讨国际社会当前面临的课题与未来愿景。
冲突与灾害后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灵关怀:创造性活动与国际交流在和平构建中的实践
10月30日举办的研讨会聚焦冲突与灾害后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重建,通过乌克兰、波黑及日本三地的实践案例,探讨创造性活动与国际交流对构建持久和平的积极作用。当今世界冲突与灾害频发,给青少年心理带来深远创伤,本次会议汇聚三国专家,共商心灵关怀与和平教育之道。
乌克兰天主教大学副校长德米特罗·谢列尼戈夫斯基教授首先发表线上演讲,分析了战争状态下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需求,并介绍了该校构建的多层次支持体系。“心理社会支持常被忽视,但若置之不理,将动摇国家未来根基。大学有责任帮助儿童走出创伤,并培养他们成为社会重建的自觉参与者。”
萨拉热窝大学的拉里莎·卡斯马吉奇-卡菲奇副教授则回顾了波黑教育体系的历史变迁,指出“战争的阴影在硝烟散去后依然长久存在,因此持续关注心理创伤并推进平等教育不可或缺。忽视教育在和平构建中的作用,无异于助长负面连锁反应”,强调了和平教育的紧迫性。
在创造性活动案例分享环节,视觉艺术家穆罕默德·卡菲奇(穆哈)先生展示其艺术项目与活动指南,阐释艺术在促进和平中的独特价值。日本游戏治疗协会理事、临床心理学家本田凉子女士介绍了在灾区实施的治疗性游戏培训,指出“为让孩子重获安全感,需通过创造力调动五感,借助运动、艺术、音乐等非语言表达形式实现心灵疗愈”。
此外,本校综合人类科学部教育学科小松太郎教授报告了在三国间开展的在线国际交流项目成果。研究显示,经历过冲突与灾害的青少年通过直接对话、分享经历与共同创作,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共鸣与理解。
最后的小组讨论以“创造力的意义与培养路径”及“现场实践案例应用”为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会场反响热烈,小松教授总结指出:“游戏与艺术激发的创造喜悦,能够转化为对未来的希望。特别是在跨文化协作学习中共同创造,不仅提升创造力,更让人感受到自身与社会、与世界的深刻联结。”会场外还展出了穆哈先生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共同创作的绘画作品《变革之梦与目标》,成为对话的视觉延伸。
附设展览:「从她们的视角看世界:为和平而战的女性」
配合联合国周活动,二号馆一楼同步推出特展“从她们的视角看世界:为和平而战的女性”,通过影像与文献呈现多位女性在冲突化解与和平构建中的卓越贡献。
联合国周作为上智大学品牌活动,每年于6月(世界难民日前后)与10月(联合国日前后)各举办一次。未来,上智大学将继续依托其与国际机构的深厚合作网络,汇聚国际组织负责人、政府官员及一线研究者,共同搭建探讨全球议题的持续对话平台,为推动青年参与全球治理注入新动力。
活动期间共设置了五大专题项目,内容涵盖中东问题、冲突地区心理关怀、国际组织职业发展工作坊、大阪・关西世博会联合国参展报告,以及信息通信技术所引领的新型社会构建等多元议题,为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理解全球议题的平台。
联合国成立80周年纪念暨大阪・关西世博会联合国参展报告会
10月24日,恰逢联合国成立80周年,活动特邀联合国副秘书长兼大阪・关西世博会联合国展馆总代表马赫尔·纳塞尔先生发表主旨演讲。当前多边主义体制面临严峻挑战,民主与威权体制的对立、全球经济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使得国际合作的效能受到质疑。然而,尽管国际格局剧变,国际社会对作为多边主义核心的联合国仍寄予厚望。本场讲座旨在回顾联合国八十年历程,并探讨其应如何应对未来社会变革。
联合国宣传中心所长根本薰先生首先致辞,他播放了古特雷斯秘书长的视频致辞,并阐述了联合国在当今世界中的角色与意义。他强调,要使联合国机制有效运转,需依赖成员国作为主角积极决策。“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所有挑战。在联合国这一多边平台上,通过外交手段协调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不仅符合各国根本利益,也是强化多边主义的必由之路。”
随后,纳塞尔先生发表主题演讲,系统回顾了联合国八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全球民众生活的深远影响,阐释了联合国在推动多边主义实践中的核心作用。他还详细介绍了大阪・关西世博会联合国展馆各展区的设计理念与目标,并公布了参观者画像及反馈数据。“全球人口结构正经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正视由此带来的新现实——这既蕴含机遇,也伴随挑战。在当今世界,学会共处已成为迫切需求,而多边主义是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的唯一有效途径。”他重申联合国将以既定原则为基础,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最后环节由本校国际协力人才培养中心主任、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日代表近藤哲生教授主持,与嘉宾围绕“联合国如何应对人类共同课题”及“日本作为成员国的贡献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谈。在问答环节中,近百名现场及线上参与者就“青年一代如何参与全球治理”“在联合国系统内的职业发展”等踊跃提问,共同探讨国际社会当前面临的课题与未来愿景。
冲突与灾害后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灵关怀:创造性活动与国际交流在和平构建中的实践
10月30日举办的研讨会聚焦冲突与灾害后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重建,通过乌克兰、波黑及日本三地的实践案例,探讨创造性活动与国际交流对构建持久和平的积极作用。当今世界冲突与灾害频发,给青少年心理带来深远创伤,本次会议汇聚三国专家,共商心灵关怀与和平教育之道。
乌克兰天主教大学副校长德米特罗·谢列尼戈夫斯基教授首先发表线上演讲,分析了战争状态下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需求,并介绍了该校构建的多层次支持体系。“心理社会支持常被忽视,但若置之不理,将动摇国家未来根基。大学有责任帮助儿童走出创伤,并培养他们成为社会重建的自觉参与者。”
萨拉热窝大学的拉里莎·卡斯马吉奇-卡菲奇副教授则回顾了波黑教育体系的历史变迁,指出“战争的阴影在硝烟散去后依然长久存在,因此持续关注心理创伤并推进平等教育不可或缺。忽视教育在和平构建中的作用,无异于助长负面连锁反应”,强调了和平教育的紧迫性。
在创造性活动案例分享环节,视觉艺术家穆罕默德·卡菲奇(穆哈)先生展示其艺术项目与活动指南,阐释艺术在促进和平中的独特价值。日本游戏治疗协会理事、临床心理学家本田凉子女士介绍了在灾区实施的治疗性游戏培训,指出“为让孩子重获安全感,需通过创造力调动五感,借助运动、艺术、音乐等非语言表达形式实现心灵疗愈”。
此外,本校综合人类科学部教育学科小松太郎教授报告了在三国间开展的在线国际交流项目成果。研究显示,经历过冲突与灾害的青少年通过直接对话、分享经历与共同创作,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共鸣与理解。
最后的小组讨论以“创造力的意义与培养路径”及“现场实践案例应用”为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会场反响热烈,小松教授总结指出:“游戏与艺术激发的创造喜悦,能够转化为对未来的希望。特别是在跨文化协作学习中共同创造,不仅提升创造力,更让人感受到自身与社会、与世界的深刻联结。”会场外还展出了穆哈先生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共同创作的绘画作品《变革之梦与目标》,成为对话的视觉延伸。
附设展览:「从她们的视角看世界:为和平而战的女性」
配合联合国周活动,二号馆一楼同步推出特展“从她们的视角看世界:为和平而战的女性”,通过影像与文献呈现多位女性在冲突化解与和平构建中的卓越贡献。
联合国周作为上智大学品牌活动,每年于6月(世界难民日前后)与10月(联合国日前后)各举办一次。未来,上智大学将继续依托其与国际机构的深厚合作网络,汇聚国际组织负责人、政府官员及一线研究者,共同搭建探讨全球议题的持续对话平台,为推动青年参与全球治理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