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491218(微信搜索加好友)

聚品赞留学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留学新闻

留学新闻

社交游戏研究揭示亲社会潜力

一项关于社交游戏的最新研究表明,当人们能够根据社交网络中不同对象的特点灵活调整自身行为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更高的合作...
一项关于社交游戏的最新研究表明,当人们能够根据社交网络中不同对象的特点灵活调整自身行为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更高的合作意愿、信任度与公平意识。这项由多国学者共同完成的研究指出,许多传统的合作实验设计可能因忽略人类主动管理社交网络的能力,而低估了个体潜在的亲社会倾向。

作为模拟社会互动的重要工具,博弈类实验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及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为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的人类行为提供了具体数据支撑。例如,在模拟社交网络中的合作行为时,有实验显示长期保持合作的人仅占约七分之一。“然而,大多数基于社交网络的博弈实验都假设参与者必须对网络中所有人采取一致行为,忽视了人类主动调整社交策略的能力,”神户大学计算社会科学家 Ivan Romić 指出。

为此,Romić 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的贾丹阳、王珍合作,设计了一项新颖的实验框架。在该框架中,参与者可在“囚徒困境”“信任博弈”及“最后通牒博弈”中,针对网络中不同的邻居个体采取差异化策略,从而更真实地模拟社会合作与公平行为。研究团队在中国招募了超过2000名大学生参与实验,并通过调控“可自由选择行为”的参与者比例,系统分析了行为自由度对整体合作水平与公平感知的影响。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论文数据显示:在“囚徒困境”中,当所有参与者均可自由调整行为时,合作率从受限制条件下的14%大幅提升至80%以上;信任度与公平性也呈现相似的增长趋势。即便在部分参与者具备行为自由度的混合群体中,亲社会效应依然显著,尽管这种自由度短期内会导致不平等加剧——部分自由参与者学会利用策略灵活性谋取私利。然而,Romić 强调:“当所有参与者都具备行为定制能力时,不仅整体社会财富上升,不平等现象也会随之减少。”

研究团队还追踪了参与者在多轮游戏中的行为演变。合作者贾丹阳指出:“行为自由度较高的参与者从第一轮开始就展现出更强的亲社会倾向。这说明亲社会行为并非完全依赖学习过程,而是与个体能否灵活调整行为密切相关。” 随着参与者自主权提升,群体逐渐倾向于采用“条件性合作”或“慷慨信任”等策略;而行为受限的参与者则更容易陷入“反社会策略”——这并非完全源于自私动机,而更多是受限于实验环境对行为选择的束缚。

因此,研究团队认为,传统合作实验常因过度限制社会决策过程,而低估了人类固有的亲社会潜力。该研究凸显了行为实验应更好地反映真实社会互动的复杂性,尤其是在个体常根据对象不同而调整行为的现实情境中。Romić 补充道:“更广泛而言,这项研究说明,赋予个体在互动中更多的个性化选择空间,有助于促进整体社会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并为构建更具合作性与公平性的社会网络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