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科学会议聚焦医学教育合作
9月25日,由俄中医科大学协会(РКАМУ)主办的俄中科学会议在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成功召开。来...
9月25日,由俄中医科大学协会(РКАМУ)主办的俄中科学会议在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成功召开。来自俄中两国顶尖医学院校的40余位校长、科学家和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医学与教育领域的战略合作前景。会议聚焦联合国际项目的推进、科研项目的落地实施以及双边关系的深化拓展。作为协会多项重大项目的关键合作伙伴,谢切诺夫大学在推动双方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罗斯卫生部长米哈伊尔·穆拉什科通过视频方式向与会者致以问候。他强调,两国在灾难医学、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公共卫生以及药品与医疗器械质量监管等优先领域开展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RCAMU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在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对北京进行正式访问后不久,俄罗斯卫生部与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签署了关于卫生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合作备忘录。穆拉什科部长指出,科学界在推动卫生体系发展方面承担着关键角色。
“我们高度认可俄中医科大学协会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并将全力支持其推动创新教育项目的设立、前瞻性科研项目的实施以及跨学科合作机制的形成。我们坚信,两国专家的紧密协作必将为提升公民健康水平、改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质量作出重要贡献。”米哈伊尔·穆拉什科在致辞中强调。
与会嘉宾还包括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参议员亚历山大·罗利克、滨海边疆区卫生部长叶夫根尼·谢斯托帕洛夫,以及俄中医科大学协会的双方共同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彼得·格里博奇科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波峰。各位发言人均指出,双方合作倡议正持续扩大,涵盖学生教师交流、双边科研合作乃至联合临床项目等多个层面。
“我们当前的核心任务在于实现技术领域的突破。为此,必须加强观点交流,促进学生与科研人员之间的深度互动。目前,协会成员大学每年启动约20个中俄合作科研项目。但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科研与发展体系。通过组建联合科研团队、增加高影响力期刊的合著论文、获取项目资助以及共建联合实验室与科研中心,我们已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始终对新思路、新项目与新伙伴持开放态度,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必将为医学科学与医学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彼得·格里博奇科如是说。
在主题报告中,谢切诺夫大学校长进一步介绍,俄中医科大学协会积极推动学生、研究生、教师及科研人员的学术流动。成员高校定期举办临床与科研实习、寒暑期夏令营、学科竞赛及学术奥林匹克等活动。其中,联合教育项目的设立是一项重要成果。彼得·格里博奇科特别列举了谢切诺夫大学与广州医科大学合作开设的生物力学与生物医学研究生项目,作为双方合作的成功范例。
校长还重点强调了临床合作方面的进展:每年有超过150名俄中两国的学生、住院医师和医生在协会成员大学的附属医院参加大师班、专题课程和临床实习,从而掌握两国领先的医疗技术。此外,协会在2025年共组织了15场联合活动,彼得·格里博奇科特别提及微生物学、免疫学与药理学俄中峰会、青年药学研讨会、分子形态学创新技术国际会议以及学生与青年科学家病理学论坛等具有影响力的会议。
“根据俄中学术交流计划,已有超过10万名学生与教师参与双边互访。此外,中俄高校还在多个专业领域联合开设了硕士与博士双学位项目。两国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临床技能。我们协会的工作也因此获得两国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推动合作,并相信未来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协会中方共同主席严波峰在发言中表示。
来自俄罗斯多所医学院校的校长——包括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萨拉托夫国立医科大学(以V.I.拉祖莫夫斯基命名)、远东国立医科大学、沃罗涅日国立医科大学(以N.N.布尔登科命名)等——在会上分享了与中国高校在科研与教育领域的合作实例。中方代表则包括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及澳门科技大学等机构的专家。
与会代表还讨论了去年成立的各专题委员会的工作进展。这些委员会旨在推动特定领域的深度合作,涵盖科研、教育、临床实践、学术交流及中等医学教育等方向。例如,萨拉托夫国立医科大学负责协调联合教育项目。据该校校长介绍,目前已确定参与网络硕士与博士项目的院校名单,完成合同草案拟定,并正与中方伙伴就项目细节进行磋商。
谢切诺夫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米哈伊尔·布罗夫科在RCAMU科学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汇报了该委员会的工作进展。科学委员会致力于组织联合研究并推动中俄合作基金项目的启动。截至2025年,委员会的重点目标之一是组建高效的科研团队——目前已启动14个合作项目,涵盖俄中16所高校,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物医学、再生医学和数字技术三大领域。
“我们的关键任务不仅是启动科研团队,更要提升其协同能力,以共同申报合作项目、争取基金支持。为此,我们已组织6场网络研讨会,旨在协助双方科研人员准备俄罗斯科学基金会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联合申请。每场研讨会均吸引超过60名俄方研究人员参与。2025年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成功提交13份中俄联合基金申请,课题范围广泛,涵盖疾病分子机制、病理生理学、组学技术及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前沿方向。”米哈伊尔·布罗夫科介绍道。
远东国立医科大学校长康斯坦丁·热梅列内茨基则汇报了俄中医学交流临床咨询委员会的工作。该委员会围绕内科、外科、儿科、口腔医学及肿瘤学五大方向组织两国专家开展交流。沃罗涅日国立医科大学负责协调RCAMU寒暑期学校项目,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阿列克谢·莫罗佐夫向与会者介绍,自去年起,四所成员大学联合举办了多场广受欢迎的暑期学校,主题涵盖口腔医学、外科学、实用医学及跨文化沟通等领域。
“2026年,我们计划继续举办冬季与夏季学校,预计至少有三场活动将以线下形式开展。诚挚邀请各成员高校积极考虑承办相关活动。”阿列克谢·莫罗佐夫向俄方院校代表发出倡议。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一场特别仪式:谢切诺夫大学校长彼得·格里博奇科向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波峰颁授了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证书,以表彰其为推动两国科学合作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俄罗斯卫生部长米哈伊尔·穆拉什科通过视频方式向与会者致以问候。他强调,两国在灾难医学、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公共卫生以及药品与医疗器械质量监管等优先领域开展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RCAMU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在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对北京进行正式访问后不久,俄罗斯卫生部与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签署了关于卫生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合作备忘录。穆拉什科部长指出,科学界在推动卫生体系发展方面承担着关键角色。
“我们高度认可俄中医科大学协会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并将全力支持其推动创新教育项目的设立、前瞻性科研项目的实施以及跨学科合作机制的形成。我们坚信,两国专家的紧密协作必将为提升公民健康水平、改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质量作出重要贡献。”米哈伊尔·穆拉什科在致辞中强调。
与会嘉宾还包括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参议员亚历山大·罗利克、滨海边疆区卫生部长叶夫根尼·谢斯托帕洛夫,以及俄中医科大学协会的双方共同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彼得·格里博奇科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波峰。各位发言人均指出,双方合作倡议正持续扩大,涵盖学生教师交流、双边科研合作乃至联合临床项目等多个层面。
“我们当前的核心任务在于实现技术领域的突破。为此,必须加强观点交流,促进学生与科研人员之间的深度互动。目前,协会成员大学每年启动约20个中俄合作科研项目。但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科研与发展体系。通过组建联合科研团队、增加高影响力期刊的合著论文、获取项目资助以及共建联合实验室与科研中心,我们已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始终对新思路、新项目与新伙伴持开放态度,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必将为医学科学与医学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彼得·格里博奇科如是说。
在主题报告中,谢切诺夫大学校长进一步介绍,俄中医科大学协会积极推动学生、研究生、教师及科研人员的学术流动。成员高校定期举办临床与科研实习、寒暑期夏令营、学科竞赛及学术奥林匹克等活动。其中,联合教育项目的设立是一项重要成果。彼得·格里博奇科特别列举了谢切诺夫大学与广州医科大学合作开设的生物力学与生物医学研究生项目,作为双方合作的成功范例。
校长还重点强调了临床合作方面的进展:每年有超过150名俄中两国的学生、住院医师和医生在协会成员大学的附属医院参加大师班、专题课程和临床实习,从而掌握两国领先的医疗技术。此外,协会在2025年共组织了15场联合活动,彼得·格里博奇科特别提及微生物学、免疫学与药理学俄中峰会、青年药学研讨会、分子形态学创新技术国际会议以及学生与青年科学家病理学论坛等具有影响力的会议。
“根据俄中学术交流计划,已有超过10万名学生与教师参与双边互访。此外,中俄高校还在多个专业领域联合开设了硕士与博士双学位项目。两国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临床技能。我们协会的工作也因此获得两国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推动合作,并相信未来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协会中方共同主席严波峰在发言中表示。
来自俄罗斯多所医学院校的校长——包括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萨拉托夫国立医科大学(以V.I.拉祖莫夫斯基命名)、远东国立医科大学、沃罗涅日国立医科大学(以N.N.布尔登科命名)等——在会上分享了与中国高校在科研与教育领域的合作实例。中方代表则包括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及澳门科技大学等机构的专家。
与会代表还讨论了去年成立的各专题委员会的工作进展。这些委员会旨在推动特定领域的深度合作,涵盖科研、教育、临床实践、学术交流及中等医学教育等方向。例如,萨拉托夫国立医科大学负责协调联合教育项目。据该校校长介绍,目前已确定参与网络硕士与博士项目的院校名单,完成合同草案拟定,并正与中方伙伴就项目细节进行磋商。
谢切诺夫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米哈伊尔·布罗夫科在RCAMU科学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汇报了该委员会的工作进展。科学委员会致力于组织联合研究并推动中俄合作基金项目的启动。截至2025年,委员会的重点目标之一是组建高效的科研团队——目前已启动14个合作项目,涵盖俄中16所高校,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物医学、再生医学和数字技术三大领域。
“我们的关键任务不仅是启动科研团队,更要提升其协同能力,以共同申报合作项目、争取基金支持。为此,我们已组织6场网络研讨会,旨在协助双方科研人员准备俄罗斯科学基金会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联合申请。每场研讨会均吸引超过60名俄方研究人员参与。2025年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成功提交13份中俄联合基金申请,课题范围广泛,涵盖疾病分子机制、病理生理学、组学技术及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前沿方向。”米哈伊尔·布罗夫科介绍道。
远东国立医科大学校长康斯坦丁·热梅列内茨基则汇报了俄中医学交流临床咨询委员会的工作。该委员会围绕内科、外科、儿科、口腔医学及肿瘤学五大方向组织两国专家开展交流。沃罗涅日国立医科大学负责协调RCAMU寒暑期学校项目,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阿列克谢·莫罗佐夫向与会者介绍,自去年起,四所成员大学联合举办了多场广受欢迎的暑期学校,主题涵盖口腔医学、外科学、实用医学及跨文化沟通等领域。
“2026年,我们计划继续举办冬季与夏季学校,预计至少有三场活动将以线下形式开展。诚挚邀请各成员高校积极考虑承办相关活动。”阿列克谢·莫罗佐夫向俄方院校代表发出倡议。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一场特别仪式:谢切诺夫大学校长彼得·格里博奇科向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波峰颁授了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证书,以表彰其为推动两国科学合作所作出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