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学院毕业展「剩余物」:诗画交织的记忆图景
香港艺术学院(香港艺术中心附属机构)四位主修绘画的艺术文学士毕业生,联同本地作家,将于本月假香港艺术中心赛马会展廊,...
香港艺术学院(香港艺术中心附属机构)四位主修绘画的艺术文学士毕业生,联同本地作家,将于本月假香港艺术中心赛马会展廊,呈现一场别具风格的视觉艺术展。展览以“剩余物”为题,并非指向日常生活中残存的实体物件,而是聚焦于大历史中那些偏离常轨的事件——它们如何触动个体心灵,引发内在转变。“剩余物”,正是从宏大整体中散落或分离的微小部分:或许是令人不忍直视的记忆碎片,又或是那些总在有意无意间被搁置、被湮没的内容。这些流离失所的片段,以散点、折线、断层等似幻似真的形式,时而清晰、时而朦胧,不断重现在我们的意识之中。
参展艺术家均以纸本与素描为主要媒介进行创作。李碧慧(Louise Lee)自去年起持续收集时事新闻照片,并以她精湛的炭笔素描技法,将影像内容反复解构与重建,形成如残影般的再现,在虚实之间叩问记忆的载体。方梓亮(Argus Fong)多年来习惯在城市中漫无目的地游走,他的画面常笼罩在一片幽暗之中,引领观众走入无人之境、荒芜之地,在被人遗忘的无名景物前,沉默而执着地凝视那些被忽略的风景。
黄小玲(June Wong)展出的一组作品,原为动画制作的素描原稿与构想图。这些被视为“未完成”或“不完美”的片段,或许正保留了某种原始而动人的质地,在未臻成熟的状态中,展现出创作过程中最真实的温度。邓广燊(Tang Kwong San)的作品则源自亲人离去后的缺席体验,他以极大的耐心,用铅芯笔细腻描绘物件,精准捕捉它们的轻与重,以及物件之间微妙的物理关系,在细密的线条中寄托对存在的思考。
此外,主办单位特别邀请诗人罗乐敏为展览创作诗作《空气凉了冷了》,作为展览的“视觉”延伸。罗乐敏以“余绪”为核心构思这首诗,她形容:“余绪是变动之间的一丝触动,无论是去是留,人在时间洪流中或许被遗落,唯有在静止的片刻,才能感受到那种状态的存在。”诗与画在此交织,共同编织出一幅关于记忆、失落与存留的深邃图景。
参展艺术家均以纸本与素描为主要媒介进行创作。李碧慧(Louise Lee)自去年起持续收集时事新闻照片,并以她精湛的炭笔素描技法,将影像内容反复解构与重建,形成如残影般的再现,在虚实之间叩问记忆的载体。方梓亮(Argus Fong)多年来习惯在城市中漫无目的地游走,他的画面常笼罩在一片幽暗之中,引领观众走入无人之境、荒芜之地,在被人遗忘的无名景物前,沉默而执着地凝视那些被忽略的风景。
黄小玲(June Wong)展出的一组作品,原为动画制作的素描原稿与构想图。这些被视为“未完成”或“不完美”的片段,或许正保留了某种原始而动人的质地,在未臻成熟的状态中,展现出创作过程中最真实的温度。邓广燊(Tang Kwong San)的作品则源自亲人离去后的缺席体验,他以极大的耐心,用铅芯笔细腻描绘物件,精准捕捉它们的轻与重,以及物件之间微妙的物理关系,在细密的线条中寄托对存在的思考。
此外,主办单位特别邀请诗人罗乐敏为展览创作诗作《空气凉了冷了》,作为展览的“视觉”延伸。罗乐敏以“余绪”为核心构思这首诗,她形容:“余绪是变动之间的一丝触动,无论是去是留,人在时间洪流中或许被遗落,唯有在静止的片刻,才能感受到那种状态的存在。”诗与画在此交织,共同编织出一幅关于记忆、失落与存留的深邃图景。